「湖北新闻最新消息10条」湖北高铁最新消息新闻

体育正文 153 0

湖北新闻最新消息10条

湖北高铁最新消息新闻

湖北高速桥梁侧翻致4死事故调查报告公布,其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据新闻报道,造成4死8伤的沪渝高速“12·18”桥面侧翻事故调查报告公布。调查报告中,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呢?首先,这是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造成了重大损失。调查认定,事故直接原因是承运人违法超限运输,故意逃避监管,涉事人员冒险运输,违反大件运输车辆通行桥梁时应居中行驶的规定,重心偏离桥梁中心线达3.13米,倾覆效应超过桥梁抗倾覆能力,导致桥梁整体倾覆。该事故造成4人死亡、8人受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17.82万元。其次是桥梁本身没有质量问题。调查认定,事故发生时,桥梁养护正常,状态良好,桥下交通正常,没有发生撞击及破坏桥梁结构的现象。同时也排除了桥梁的建设质量问题,以及其它的地质灾害、地震等因素。也就是说,这起事故纯粹就是超限运输造成的,是车辆超载并偏离匝道中心线,造成桥面载重不平衡从而侧翻的。再者是又有临时工的责任。调查认为这起事故中有监管的责任,而监管单位陕西省公路局长期使用企业临聘人员从事大件运输审批工作,没有按要求向路政、交警等单位通报大件运输许可办理情况。还有就是有多人被处理。既然是安全责任事故,就必然有人承担责任。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已有涉事运输企业天津平发、西安虹桥、北京祥龙物流、西变公司、临潼收费站等单位共15人被司法机关采取了刑事措施。报告同时建议陕西省公路局、陕西省高速公路路政执法总队第一支队等单位的14人给予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从调查报告来看,这起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可惜的是我们总在事后总结,却做不到事前预防。
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主要的负责人是谁,他将要付出怎样的代价,相关部门人将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事故直接原因定义为承运人违法超限运输,故意逃避监管、涉事人员冒险运输,违反大件运输车辆通行桥梁时应居中行驶的规定,重心偏离桥梁中心线达3.13米,倾覆效应超过桥梁抗倾覆能力,致使桥梁支撑约束体系受损破坏,抗倾覆加固拉拨装置失效,导致桥梁整体倾覆。16人追刑、14人追责,其中包含5名驾驶员。
湖北高速公路桥垮塌,导致4人死亡,多人受伤。幸存者表示,之前一点预兆都没有,桥梁侧翻后直接压到轿车车头,因为车辆已经变形,他们把后备箱的玻璃打碎以后逃出来,刚逃出几分钟,汽车就被塌下来的桥完全压住
湖北高速桥梁侧翻致4死事故调查报告公布,其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新闻导语例子10个有哪些?

1、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2、化静为动法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3、速写勾画法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4、巧用背景法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5、抑扬顿挫法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6、特写镜头法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7、拉近时间法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1956年初,上海市政府发出公告,要求取消人力车,到2月25日,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新华社却发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导语):“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8、提问作答法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9、化整为零法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个化“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1981年,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在中国开拍,美联社电讯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尽管马可·波罗在他那部写于13世纪的名著中并没有提到长城,但是,美国、意大利、中国合拍的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仍从长城开拍。(另起一段)昨天晚上,该片宣传负责人恰克·潘恩特说,这部拍摄费高达2200万美元的电视片是西方在中国实地拍摄的第一部艺术片。一则导语,两个自然段,有声有色,有主有次,读起来方便、自然、舒服。10、设置悬念法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新闻导语例子10个有哪些?

湖北团风发现“长江鲟”,为何宣布“野外灭绝”后,还能再次见到?

喔,指望着把这个发现当做“大新闻”,然后把宣布长江野外灭绝的专家批判一番,怕是行不通的,媒体们还是要学习一个。“野外灭绝”和“物种灭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野外灭绝”不代表世界上再也没有一条长江鲟了。因为长江鲟被宣布野外灭绝,和长江里还有长江鲟个体,这两者并不冲突。长江里当然有长江鲟了,不然我们每年人工繁育放归好几万条那不是白费功夫了吗?问题在于,长江被宣布野外灭绝状态的标志,是它从2000年开始就再也没有自然繁殖的迹象。因为葛洲坝的影响,长江中的长江鲟被截成两个种群,生存空间缩小,食物资源紧缺,公母鱼相遇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了。按照长江鲟的预估寿命来看,即便最后一批自然繁殖生出来的长江鲟没有被过度捕捞(禁渔前)、没有被水污染击垮,它们也基本寿终正寝,野外灭绝的定义比较准确。想要改变野外灭绝的状态,就需要通过增殖放流来重建野外种群,而重建野外种群的标志,就是增殖放流的人工繁育个体在野外可以自给自足、独立存续。可就目前来看显然没远远完成这个成就——如果不是这样,那已经放归了三十四万多条,按理说长江鲟应该不至于太难见到,还至于捕捞到一条就成了很大的新闻了吗?更何况长江鲟需要到特定的产卵场进行繁殖,而这个产卵场已经可以确定被葛洲坝破坏了,目前我们也没有发现其他的产卵场,野外繁殖基本无望。换句话说就是,假如人工繁殖放归一停下,这个物种还会立马就没了。所以这个野外灭绝的帽子,在想到解决方法之前恐怕是还得继续戴着了。
湖北团风发现“长江鲟”,为何宣布“野外灭绝”后,还能再次见到?

湖北公共新闻频道回放到哪里看

湖北公共新闻频道回放到搜视网看,进入搜视网官网首页,就可以搜看湖北公共新闻频道回放,湖北广播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是省县级开办的一家集新闻、娱乐、听众互动于一体的电视台,发射机强势覆盖湖北城乡外周边多个县市都可收听到本台清晰的电视节目。搜视网,中国第一家电视直播节目导航网站,提供,电视直播导航、电视剧,电影剧情介绍、在线直播观看服务,想要了解最新上映的,最热的电视剧,回看新闻频道就上搜视网,专业的影视新闻电视剧大全网站。搜视网简介:搜视网是一个专注于节目推荐和信息检索的影视社区,拥有海量的电视剧原创剧情更新,同时还收录了五十多万个节目以及上千套电视频道的信息,为用户提供最新的电子节目指南数据,用户可以在这里找到全面的影视信息,网站用户粘性和平台互动均保持较高水平。因其专业性,已与闪动科技、长虹、上海奉贤科技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凤凰网等平台成为合作伙伴,搜视网凭借独立开发的TVPS系统,为广大用户提供全面准确的电视节目预告、电视剧情、网络电视搜索、高质量视频内容推荐等服务,搜视网业已成为备受瞩目的互联网品牌。
湖北公共新闻频道回放到哪里看

湖北男子被恶狗咬伤后徒手将狗掐死,如何看待此男子的行为?

据新闻报道,湖北一男子在荷塘边看同伴捞鱼时,突然从后边的玉米地里窜出一条长约80公分、高约30公分的黑狗,直接就扑咬上了男子。男子倒地后一个侧身翻,顺势用身体压住黑狗,并扼住狗脖子直到将狗掐死。随后,男子自行前往医院救治。据悉,男子的左手掌被狗咬出一条约5公分的伤口,已经被妥善处理了,并且男子也报了警。说到如何看待该男子的行为,我觉得这个行为首先是个正当防卫行为,男子是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的。本来,人家站在路边好好的,是狗突然窜出来开咬,并不存在人挑逗激怒狗的情况。也就是说,是狗袭击人在前,人自主防卫在后,这时候把狗打死,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狗主人被找到,他还得赔偿男子的医药费呢!其次,这个狗除了主动攻击人之外,还存在别的问题。众所周知,养狗是必须要牵绳的,而且要办证,特别是有攻击性的大型狗。很明显,这只袭击人的黑狗并没有拴绳,也没有狗主人在旁约束。这样的狗被打死,一点都不冤枉。所以,我很赞成这名男子的行为。对那些养狗不牵绳,不顾别人感受的,就应该给些教训。尤其是像这种咬人的狗,更是不能手软,直接打死是最好的。假如,这次被黑狗咬的不是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而是妇女或者儿童,那后果绝对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当然,养狗和爱狗是一个人的自由,但这个自由不能挤压别人的空间。就像这件事,其实也是给那些爱狗的、养狗的人提了个醒。真要是爱狗,就应该按照规定好好约束自家的狗,这不光是为了别人的安全,也是在最大限度保护自家狗的安全。
这个男子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狗咬了他之后他应该及时避开,而不是把狗掐死,这样的行为显得不尊重生命。
既然说明是恶狗,就证明这不是我们平时饲养的宠物犬,我觉得他的行为是正确的,否则有可能有下一个受伤的人
值得点赞!但在野外遭到狗咬人,小心是疯狗,一般主人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狗是不敢主动咬人的,只有野狗疯狗才会主动袭击人。
湖北男子被恶狗咬伤后徒手将狗掐死,如何看待此男子的行为?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